榜单搜索

十大乙类传染病

10种常见的乙类传染病 属于乙类的传染病有哪些 法定乙类传染病名单
十大乙类传染病名单如下:狂犬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登革热、结核病、梅毒、百日咳、流行性乙型脑炎、布鲁氏菌病,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乙类传染病
十大乙类传染病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RV),外形呈弹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具有包膜,内含有单链RNA,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该病主要是由狂犬病毒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的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通常的死亡原因都是由于中枢神经(脑-脊髓)被病毒破坏,最终死于自主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脏器衰竭、呼吸衰竭。其传染源主要为狗,其次为猫、狼等。早在1884年病毒发现之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就发明了狂犬疫苗。
  • 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2019-nCoV,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新冠病毒的传播特征具有高传染性和高隐蔽性。
  • 艾滋病毒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这种病毒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艾滋病只有通过直接接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的某些体液(血液、精液、直肠液、阴道分泌液、母乳),才有可能被感染。艾滋病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
  • 肝炎病毒,是指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除了甲型和戊型病毒为通过肠道感染外,其他类型病毒均通过密切接触、血液和注射方式传播。人类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和庚型病毒之分。肝炎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等症状,肝炎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而导致患者死亡,症状比较轻患者,大部分患者经过及时的治疗以后会改善。
  • 登革热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中的一个血清型亚群,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媒介昆虫传播,引起登革热以及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全球每年发生5000万~1亿个登革热病例,有24.5亿人受到感染的威胁。登革热影响所有年龄的人,但是大部分的登革热却发生在年龄15岁以下的儿童。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登革病毒疫苗。
  •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在古代被称为痨病。结核病患者主要通过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谈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而传播。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该疾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P,又称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其中性接触传播占95%以上。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梅毒可分为获得性(后天性)和胎传(先天性)梅毒;根据病程可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三期梅毒(晚期梅毒),每个阶段的特征及破坏程度、传染性均不同。
  •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最初的症状会类似于普通感冒,表现为轻微的咳嗽、鼻塞流涕、低热、喉咙微痛等,症状加重时,会表现为明显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且咳嗽的频率及严重程度会逐渐增加。因病程可迁延数月,所以称为“百日咳”。自从广泛实施百日咳菌苗免疫接种后,本病的发生率已经大为减少。
  •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经蚊媒介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最早于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科学家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具较强的嗜神经性,多见于夏秋季,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 布鲁氏菌病又称布氏杆菌病、布鲁菌病、波状热,为全球性疾病,是由布鲁氏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人类常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排泄物,或者摄入由感染或患病动物制成的食品而患病。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病高峰位于春夏之间,与动物产仔季节有关;起病可急性暴发或缓慢发作,临床以发热、关节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可伴有皮疹。
  • X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