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书画纸产于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历史悠久,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康乾时期成为“贡纸”和“文闱卷纸”,抗战时期达到顶峰,年产万吨,产量之多,品种之繁,品质之佳,为全国之冠。
早在唐代,便有关于夹江纸的记录,宋代夹江竹纸发展很快,在明、清时代夹江纸迎来兴盛之期。明代中期,夹江纸已经广泛地用于文化教育、经济贸易,渗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诸多领域。
夹江书画纸便以“大千书画纸”名之,与安徽宣纸同被誉为“中国有宣、夹二纸,堪称二宝。”
特色
夹江书画纸,具有“肌细、油嫩、铁板(棉韧)、洁白、做手(整选)”五种特色,谓之“五皮齐”,浸润吸水性能好,保留墨色效果极佳。夹江书画纸有三个“最”:传统工艺最为完善,产量最大,品种最多。全县国画纸1998年产量达3690吨,居全国之冠,出口日本、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评为省二轻系统优秀产品,并列入《天府名产》一书。
工艺特点
夹江书画纸具有“肌细、油嫩、铁板(棉韧)、洁白、做手(整选)”等特色,这种以嫩竹为原料的手工纸有着其它纸张不可替代的品质,洁白绵密,浸润保墨的特点,油嫩肌细,文人墨客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因此夹江书画纸是充分体现了中国艺术风格的上等纸张。用嫩竹造纸,从砍竹子到生产出纸,传统工艺需要七十多道工序,现代造纸是采用
快速蒸煮法,生产过程简化。传统手工纸的优点是保存期比较长,纸张存放的时间越长,它的价值就越高。比如,一般的纸张100元一刀,如果能放上十年就可以卖500元一刀,如果能保存20年,就值800到1000元。夹江纸传统工艺最为完善,产量最大,品种最多,它的造纸作坊近三千个,年产各种纸二千余种,闻名于国内外。2006年5月,夹江竹纸制作技艺被列为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