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旅游 旅游主题目的 生态农庄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是镶嵌在黄山--景德镇--庐山国际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绿色生态与古文化明珠。她东连浙江衢州、南通上饶、西接景德镇、北临黄山,古为文风鼎盛之所,今为交通皖、浙、赣三省要地。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三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
所在地/隶属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文博路
旅游景区级别
3A
所在地/隶属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文博路
目录

民俗文化

到婺源去旅游的人,都知道婺源文化有“四宝”,即徽剧、傩舞、三雕、歙砚制作技艺。如今,民俗文化已成为婺源响当当的一张名片。

乡间民俗文化何以保存如此完好,并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民族的“瑰宝”呢?婺源古属徽州,历代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孕育出豆腐架、抬阁、地戏、茶道、板龙灯、婚俗等众多有乡土特色的民俗文化。为让民俗文化传承发展,该县多管齐下加大文化保力度,

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文化保护开发专项资金,成立县乡村三级文化保护管理体制,并出台相关文化保护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茶文化、砚文化等9个民间文化保护协会和18个古村落保护协会,鼓励群众自发保护挖掘乡间文化,让文化“源远流长”。

民俗文化重新绽放光彩、熠熠生辉。江湾民间艺术豆腐架历经多年,几近失传。该县及时组织民间艺人重新整理挖掘。如今,用“五谷”果蔬装扮成的豆腐架原汁原味,展示古老乡风、重现活力农耕。2007年,有着“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婺源傩舞50年来首次进京,亮相北京民族年俗文化展演会。

2008年,婺源抬阁“水漫金山”以独特的造型和原生态文化特点在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上荣获金奖。

风景特点

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这是婺源百姓口口相传、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

走进婺源,就像行进在久违了的历史风尘中。在青山里、在村道旁、在不经意中,一处年久的残壁断碣,一段弯曲的青石驿道,一棵苍翠的名木古树,一口青苔漫布的水泉深井,都有一个传说、一个典故。

至今保存有“吴楚分源”界碑、春秋吴太子鸿墓、汉长沙王吴芮墓、南宋岳飞吟诗的花桥,还有李白、黄庭坚等名人留下的遗迹。

移步皆景,处处文化。婺源以古文化、古建筑、古树群、古洞群为主的“四古风韵”著称。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称的婺源博物馆,珍藏商至清各类文物一万余件。

独具徽派风格的祠堂、官邸、廊桥、亭阁等遍布乡野,掩映在山麓水畔,点缀于古木幽篁之间,为我国明清古建筑保存得较多、较完整的县之一。西北的大鄣山,《山海经》称之为三天子鄣,秦时,始皇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其中“鄣郡”就是以大鄣山命名。古树群以“江南第一樟”虹关古樟和朱熹手植的文公山古杉群“江南杉王”著称。

篁岭的秋季,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稻谷出现在每家每户的屋顶木架上,形成婺源独有的篁岭“晒秋”农俗景观,篁岭“晒秋”的摄影作品,曾在全国获得十多次大奖。

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景致奇绝,石笋、石花、石柱、石幔琳琅满目、千姿百态。壁间至今仍保留着“岳飞游此”、“吴徽朱熹”等历代名人题墨、诗句2000多处。

开发旅游资源

有人说,生态是婺源之基,那么,文化则是婺源之魂。出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婺源后曾这样评价:“有文化的婺源人深爱着婺源的文化。”

拥有如此绚烂的文化资源的婺源人,深知文化的巨大力量和无穷魅力,在全国扛起乡村文化大旗。并把以“文化和生态”为主题旅游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优先发展,突出休闲度假会展旅游,大胆提出了建设“中国最美乡村、世界生态文化公园”的目标。

以旅游业带动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已经成为婺源人的共识。推出东、西、北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了十几个精品景点,全县有国家4A级景区5个。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景婺黄(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所有县通乡镇、景区公路都为油路,正设计建设自行车旅游绿色通道。

近几年随着“婺源篁岭花海”的声名鹊起,又着手对旅游公路沿线路肩进行花草美化,同时打造一处新的千亩花海"篁岭“。旅游产业链进一步拉长,全县旅游宾馆160多家,农家旅馆达近千家,旅游从业人员6万人。仅2009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26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179.6%。

“茶文化节”、“乡村文化旅游节”等一道道乡村文化大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往婺源,体验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