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卧龙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距四川省会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卧龙自然保护区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63公里,是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护区。四川省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最多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横跨卧龙、耿达两乡,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62公里,总面积约70万公顷。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
门票参考
大熊猫博物馆20.00元 大熊猫苑60.00元
所在地/隶属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适宜季节
3-5月、9-11月
建议游玩时间
1-2天
自然保护区等级
国家级(1963年建区)
所在地/隶属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
目录

卧龙地区位于龙门山中南段,邛崃山的东南坡,为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其地貌形态以高山深谷为主。区内最高峰四姑娘山是邛崃山的主峰,海拔高度6250米。以四姑娘山-巴朗山为界,以东为四川盆地边缘山地,以西进入川西高原。卧龙地区大地构造上属于龙门山褶断带的中南段,由一系列北东向平行的褶曲和断裂组成。构造带总体方向为北40-50度东。褶曲均为紧密的倒转腹背斜、腹向斜,自西北向东南有:总棚子倒转复背斜、三道卡子倒转复向斜、牛头山倒转复背斜、铜槽倒转复向斜,这些褶曲轴面走向为北30-60度东,轴面倾向在不同地段变化很大,忽而倾向西北,忽而倾向东南,呈一弯曲的扭曲面,倾角40-60度不等。腹背斜和腹向斜的两翼均被次一级同向倾向的小背斜和小向斜复杂化。

保护对象

植物

物种多样性:卧龙自然保护区曾与四川省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合作考察、收集植物标本达5000多号、20000多份,还鉴定出植物种类数近4000种;发现新种和变种10个,记录在案的高等植物有217科、814属、1989种,其中,苔藓植物174种,约占四川种数的8.29%,蕨类植物191种,约占全国种类数的8.3%,四川种数的20.0%,被子植物1604种,约占全国种数约6.6%,四川种数的18.98%。

珍稀濒危植物:卧龙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4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有珙桐(DavidiainvolucrataBaillon)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Cheng),二级保护的有伯乐树(Bretschneiderasinensis)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光叶珙桐(Davidiainvolucratavar.vilmoriniana)香果树(Emmenopteryshenryi)杜仲(Eucommiaulmoides)银杏(Ginkgobiloba)胡桃(Juglanssp.)四川红杉(Larixmastersiana)水青树(Tetracentronsinense),三级保护的有:黄蓍(Astrgalusmenbranaceus)黄连(Coptischinensis)金线槭(Dipteroniasinensis)八角莲(Dysosmaversipellis)领春木(Eupteleapleiospermum)天麻(Gastrodiaelata)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扇蕨(Meocheiropterispalmatopedata)黄薜(Phelloclendronamurense)垂枝云杉(Piceabrachytyla)筇竹(Qiongzhueatumidinoda)大叶柳(Salixmagnifica)延龄草(Trilliumtschonoskii)。

(3)资源植物: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茂密,木材蓄积量近两千万立方米,有药用植物870种,是四川药材的重要产区,天麻、贝母、水母雪莲、黄芪等名贵药材产量丰富。有油脂类植物80种,淀粉及糖类植物42种,纤维类植物60种,单宁类植物42种,芳香类植物28种,此外,卧龙还出产大量的可食菌类、蕨苔,构成山珍野味的一部分。

动物

物种多样性:卧龙自然保护区曾与西华师范大学生物系珍稀动植物研究所合作考察,记录在案的动物有2200种左右,其中昆虫约1700多种,脊椎动物437种。有兽类7目23科109种或亚种,占四川种数的50%;鸟类13目43科281种3亚种,占四川种数的52%;爬行类1目5科21种;两栖类有2目5科18种;鱼类有3目5科11种。

珍稀濒危动物:卧龙自然保护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保存了不少古老子遗动物,是我国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大熊猫的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10%,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的高等动物有57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e)等13种。二级保护的有猕猴、藏酋猴等44种。

发展规划

卧龙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面积2万公顷,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国家级保护区之一。1974年3月面积扩大到20万公顷。198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并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建立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1983年7月,省政府,原林业部联合作出了将四川省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改为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的决定,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署办公的综合管理体制。

国家和四川省命名卧龙自然保护区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多年来,卧龙自然保护区着眼于建设一流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目标,坚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针,特别是大熊猫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0年至2001年已成功地人工繁殖大熊猫34胎,51仔、成活42仔,现已同山东鲁能信谊旅游集团签订开发协议,力争实现2005年前建成大熊猫生态旅游胜利的目标。在2012年当时,区内经济得到有效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发生根本性改善,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向符合中国国情的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设计理念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中华大熊猫园”的规划设计,把生态资源、研究实践、拓展建设、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就地取材、因势利导、顺应自然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大熊猫野化驯养区、大熊猫产仔区、大熊猫野外放归过渡区、大熊猫野外放归试验区等互动一体的功能区的规划设计,成功的完成了“保护是前提,研究为中心,放归是目的”的指导思想。为提供更多更优化更合乎自然的物种研究大熊猫创造了更优秀的条件,使卧龙名符其实成为世界上最生态、最优秀、最先进、最前卫的保护、研究大熊猫的中心,进一步得到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的瞩目和关心。

创造原生环境中的大熊猫生态景区,与一般意义上的野生动物园和主题公园有显著差别,它并不是简单地将不同生长环境中的动物集中到一处野生动物园或主题公园进行喂养;卧龙是大熊猫的原生地,将大熊猫放归野外,实行半野生放养的这一科学试验,为进一步将人工繁殖的大熊猫完全放归自然提供了探索性思路,真正实现自然生态原则。我们力图通过对此项目的规划设计,来凸现卧龙大熊猫资源的地域特征及生态景观的唯一性,打造出中国生态景区的一个世界级品牌"熊猫之乡"。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