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狄多华

狄多华,男,1970年5月生,现任中国青年报驻甘肃记者站站长。狄多华信守“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宗旨,满腔热忱地关注甘肃共青团和青年事业的发展。因为他的报道,甘肃向全国推出了新时代青少年的道德楷模张晓;因为他的报道,一个个久拖不决的信访案件得以平稳解决;因为他的报道,甘肃共青团的探索和实践迅速推向全国。他本人曾获中国青年报社优秀记者、甘肃宣传团青工作优秀青年记者等称号,新闻作品曾连续三年获宣传甘肃好新闻一等奖。
中文名
狄多华
出生日期
1970年05月02日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籍贯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
星座
金牛座
生肖
目录

人物简介

狄多华,兼任甘肃省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央新闻单位甘肃记者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市朝阳区青年常委。曾获甘肃省第八届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石油报模范记者、中国青年报社优秀记者、甘肃宣传团青工作优秀青年记者等称号,新闻作品连续三年获宣传甘肃好新闻一等奖,先后获全国五四新闻奖三等奖、全国法制好新闻一等奖、落实科学发展观报道二等奖等奖项、中国青年报社最具影响力报道奖。两度获中国报业发行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获中国青年报社突出贡献奖。

曾经为故乡民勤写出客观及时纪实的报道《绿洲危在旦夕民勤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亚洲第一沙漠水库"严重污染甘肃民勤绿洲告急》,《教育成了西部农民心头最大的痛》等影响非常大的新闻。其中第一篇他的《民勤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被广泛引用,并被选为清华传播研究中心作为好新闻的标准范文来剖析;第二篇《沙漠水库污染》说出了民勤人不敢言而武威市视而不见的问题;《教育》一篇则说明了民勤经济为什么愈加贫困的一个巨大原因。

主要经历

中共民勤县委宣传部

“民勤绿洲素来被看做中国两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这一说法至今无法证实,但是专家可以确定的是,民勤绿洲是我国沙尘暴活动最频繁的地方。从太空看地球,民勤绿洲像是插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中间的一个绿色‘楔子’,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扼住了沙漠南移的咽喉,阻止两大沙漠合拢”———这是《中国青年报》发行部主任、共青团新闻中心副主任狄多华在《绿洲危在旦夕,民勤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一文中的一段精彩描述。

狄多华高度关注故乡的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采写了《绿洲危在旦夕,民勤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亚洲第一沙漠水库”严重污染,甘肃民勤绿洲告急》等影响非常大的新闻。正是在他的关注和报道下,民勤绿洲遭遇的危机摆在了世人的面前,《民勤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拷问让世人警醒,和各级媒体的报道、社会各界的关注形成合力,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迎来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的上马。他组织国内知名青年企业家组团来民勤考察投资,有力地促进了家乡经济的发展。

狄多华1970年出生于民勤。2003年在担任《中国青年报》驻甘肃记者站站长的5年多时间,狄多华采写来自甘肃的各类报道550余篇,其中涉及生态治理的报道达10余篇。因为他的报道,甘肃向全国推出了新时代青少年的道德楷模张晓;因为他的报道,一个个久拖不决的信访案件得以平稳解决;因为他的报道,甘肃共青团的探索和实践迅速推向全国。他本人曾获“第八届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青年报社优秀记者、甘肃宣传团青工作优秀青年记者等称号,新闻作品连续3年获宣传甘肃好新闻一等奖,先后获全国五四新闻奖三等奖、全国法制好新闻一等奖、落实科学发展观报道二等奖等奖项。

狄多华是位社会责任感很强的记者。在驻甘肃记者站的5年多时间里,他每年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奔波在采访第一线,下农村,进工厂,到学校,甘肃86个县区,80%以上留下了他采访的足迹。“说人民话,办人民事”,是农民兄弟对他的赞誉;“和谐使者,青年先锋”,是大学共青团干部对他的评价。和陇原青年心心相印,和甘肃共青团事业同频共振。在他的努力下,甘肃向全国推出了新时代青年道德模范张晓,向全团推出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大团建理论,在全省叫响了团的声音,在全团叫响了甘肃的声音。

他说:“自己是民勤人,离家乡越远,家乡的情结就越深、越重。家乡的一沙一水、一草一木都能触动我,每次听到、看到有民勤的报道都很敏感。但同时我首先是一名记者,我觉得对于民勤的问题、对石羊河流域的生态问题,应该更多地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唤起对沙漠化治理的关注,这是记者的职责所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上下游的和谐发展,石羊河这条母亲河得到了善待,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石羊河流域治理需要更多人的理解,需要更多的支持,集聚更多人的力量,首先应该是集聚家乡人的力量。无论在家乡的人,还是离开家乡的民勤人,都要联起手来,一起来共同应对沙漠化治理,应对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