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明学法师

明学法师,曾任灵岩山寺方丈。1947年8月到灵岩山寺修持念佛法门,1956年9月至1959年7月在中国佛学院就读,毕业后仍回灵岩山寺任监院。至1980年冬,任灵岩山寺方丈,并于12月创办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明学法师在弘扬净土法门,发展中国悠久的佛教事业中作出了贡献。1979年当选苏州市人大代表,1998年被推举为江苏省政协委员2003年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
中文名
明学法师
别号名称
冯祖慎
出生日期
1923年02月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湖州
星座
水瓶座
生肖
去世日期
2016年12月02日
目录

人物简介

明学法师俗名冯祖慎,1923年出生于浙江湖州。1947年8月,离开家乡到灵岩山寺修持念佛法门。1948年农历二月依普陀山三圣堂真达老和尚出家,同年在南京宝华山受比丘戒。1949年4月至11月去福州舍利院拜慈舟法师学戒律。1956年9月至1959年7月在北京中国佛学院就读,毕业后仍回灵岩山寺任监院。“文革”浩劫期间,灵岩山寺遭破坏,佛像被毁,明学法师被下放到苏州天平果园劳动。1978年11月,中国佛协赵朴初居士专程上灵岩山寺视察,提出要恢复灵岩山寺,不久苏州市政府将灵岩山寺归还佛教界管理。1979年底,明学法师回到梦魂萦绕的灵岩山寺。主持灵岩山寺的维修建设和教务活动,一九八零年冬,明学法师升任灵岩山寺方丈,并于12月创办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为重振十方专修净土道场的雄风,明学法师继承了印光法师制订的寺规,并加以发展,并予一九八一年制订了《灵岩山寺共住规约》,得到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充分肯定。明学法师严格按《共住规约》要求僧众,他自己则恪守规矩,几十年如一日,将全寺僧众视作兄弟,不分亲疏,故大家对他非常恭敬。他在弘扬净土法门,发展中国悠久的佛教事业中作出了贡献。一九七九年底,明学法师一九八三年当选为苏州市人大代表,一九八八年被推举为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一九九四年被推举为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一九九八年一月被推举为江苏省政协委员,一九九八年七月当选为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二零零三年一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 。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4月19日在北京开幕,明学长老当选中佛协新一届咨议委员会主席。

主要作品

重修多宝佛塔

多宝佛塔,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为七级八面、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宝塔,明万历二十八年塔遭雷击,仅剩高约三十三米砖砌塔身。民国二十六年(l940),妙真老和尚发起重修古塔,但宏愿随抗日战争而云散。该塔一九五七年曾被列为江苏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名单。明学法师为继妙真法师之遗愿,保护好这一文物,提出了重修宝塔,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国内外佛教信众布施。该塔于一九八九年六月正式动工兴修。对于这件弘法利生,造福千秋的大事,明学法师丝毫不敢马虎、怠懈,每根木料以至每片瓦都亲自把关。当时他虽已六十七岁,仍每天爬上五十米高的脚手架,察看工程质量。一九九零年十月,历时一年多,耗资九十余万元,未让政府承担一分钱的修塔工程告成,经验收全道工序均为优异。重修后的多宝佛塔凝重端庄,铁刹铜铃,翼角似飞,石雕栏杆,巍峨壮观,宋塔古风得以重现,成为灵岩山寺的突出标志。

可以说,对佛教文物的爱惜、对传统文化的呵护已经成了灵岩山寺的优良传统了。为了表彰明学法师对佛教文物作出的贡献,一九九五年,他被授予“苏州市文物保护先进工作者”。

灵岩山寺

灵岩山位于木渎镇西市梢,沿山塘街古御道可直达山巅。山距太湖约1.5公里,山高182米,广124公顷。山多奇石,尤以灵芝石为最,由此得名。又因远望灵岩如巨象伏地,故别称象山。因为西麓产砚石,故又称砚山。灵岩山向来有“灵岩秀绝冠江南”、“灵岩奇绝胜天台”和“吴中第一峰”等美誉。清康熙、乾隆二帝多次南巡,皆驻跸灵岩山行宫。登山小径由娄姑岭蜿蜒至山顶,均由石砌砖铺而成,相传即康熙御道。沿路景色迷人,有一径穿亭、苍翠迎人、落红夕照、塔院松风、醉僧待渡、越女遗踪、太湖在望、箭泾采香、秀峰古刹、灵岩塔影、萧寺钟声、万家灯火、山馆拥翠、吴宫遗址、山顶花园、修廊响屧、琴台浴晖、蕲岳同辉等十八景。历代名人李白、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苏东坡、范仲淹、范成大等均曾登临,留下了4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称灵岩为“山不甚高而幽奇甲于吴中”。

灵岩山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岩石球状风化显著,故山上多象形奇石。旧有十二奇石、十八奇石之称。这些奇石或似人,或似物,惟妙惟肖,颇有幽趣。如醉僧石(俗称痴汉等老婆)、石龟(俗称乌龟望太湖)等,形象逼真,妙趣横生。

灵岩山是吴越争霸的见证人。相传春秋时期,西施被越王勾践献于吴王后,深得宠幸。吴王夫差为了讨取西施欢心,便在灵岩山为她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馆娃宫。至今灵岩山顶馆娃宫遗迹尚多,也留下了诸多佳话传说。现灵岩山寺西侧有花园一座,明代王鏊题额“吴中胜迹”。园中有“玩花池”,传说是夫差专为西施赏荷而凿。池北有两口井,圆的叫“吴王井”,传说西施常在此对井梳洗,以水为镜;八角形的叫“智积井”,水质甘甜清洌,不竭不溢。花园北侧是假山环绕的“玩月池”,传说因西施懒于仰首望月,吴王便命人开了“玩月池”,让月亮倒映水中。西施常在月明之夜,与吴王并肩赏月。除此还有“西施洞”、“琴台”、“披月台”、“望月台”、“佛日岩”、“献花岩”诸胜,皆有题咏。

灵岩山是“东南著名丛林”,东晋末,司空陆玩曾居此山,舍宅为寺。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扩建为寺院,名秀峰寺,唐时改称“灵岩寺”。宋绍兴年间朝廷将其赐予抗金名将韩世忠,更名显亲崇报寺。明洪武年间改名相国永祚寺,后遭火毁,清顺治六年重建,咸丰十年又毁于战火。1926年重建,历时20余年,由印光法师易名为“灵岩山寺”。灵岩山寺在唐道鉴主持时信奉律宗,宋元丰中改奉禅宗,1937年,我国现代僧界泰斗、佛学巨擘印光大师移锡灵岩山寺,创行净土宗。自此,灵岩山寺遂辟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闻名海内外。1940年,妙真法师升任方丈,主持灵岩山寺的全面修葺。现任方丈明学法师为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德行高深,道风远播。

灵岩山寺内建筑气宇轩昂,佛像金碧辉煌,彩塑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并创设中国佛学院灵岩分院。寺院东侧有灵岩塔一座,又名多宝佛塔、永祚塔。初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南宋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重建,解放后几经维修。塔高33.4米,七级八面,黑瓦黄墙,古朴凝重,与整个寺院浑然一体,成为灵岩山的标志。

“文革”期间,明学法师被下放劳动期间,一直坚持佛教修持,离庙不离山,心系寺庙,是苏州市颇孚众望的法师之一,被苏州市政府请出住持灵岩山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苏州市政府将灵岩山寺等三所寺庙归还佛教,并于一九八零年元旦恢复开放,这在全国寺庙中落实政策是最早的。

恪守祖训

灵岩山寺为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创办的专修净业道场,针对当时佛教寺院存在“三滥”(剃度滥、传戒滥、住持滥)以及一些僧众热衷于经忏,不注重修学的弊病,印祖在创建灵岩净土道场之际,特订立五条规则:

1、住持不论是何宗派,但以深信净土,戒行精严为准,只传贤,不传位,以杜法眷私属之弊。

2、住持论次数,不论代数,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后之嫌。

3、不传戒,不讲经,以免招摇扰乱正念之嫌。堂中虽日日常讲,但不招外方来听耳。

4、专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应酬一切佛事。

5、无论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

以上五条,如有违者立即出院。

为了重振灵岩山十方净土道场,明学法师恪守印祖遗训,将印祖制定的以上五条规约,作为灵岩山寺共住规约的核心,坚决不做经忏、不收徒、不传戒、不办讲经法会,坚持十方丛林制度。他在僧众会上说:“祖师定下来的规约,在我明学手里一点也不能改,否则我对不起祖师大德,也对不起前来参学的同修。”总之,灵岩山寺的规章制度,多是遵照印祖的思想而制定的。

创办僧伽教育

1980年3月18日赵朴初居士第二次上灵岩山寺视察。鉴于寺院受“文革”影响,后继无人,明学法师发心创办僧伽教育,培养僧才,向朴老请示。朴老表示大力支持,并亲自拟定、题写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的校名。经过筹备,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于1980年12月10日正式开学。

明学法师作为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始终将培养僧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从佛学院招生到学僧毕业,每一个环节,他都严格把关。他说:“一个出家人,若没有坚定的信仰,那么他学的知识越多,对于佛教越不利。”这句话是指一些人没有坚定信仰,上佛学院只偏重学习知识,不守戒律,或者借上佛学院读书作为跳板,学到知识,就离开寺院,到社会谋生去了。故而,他特别强调:被录取的学僧,首要条件,即要有坚定的信仰,坚定的道心,严守戒律。在此基础上,经过佛学院的学习深造,将来才可能成为宏扬佛法、续佛慧命的栋梁之才!

为此,明学法师将“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作为办学宗旨,坚持学宗天台,行归净土,并将《印光大师文钞》编为授课的教材之一。要求每个学僧解行并重,勤修三业,务必做到素食、僧装、独身。凡有犯者,一律劝退。学僧每天参加早晚课诵,早午二餐集体过堂用斋,周六下午参加公益劳动。学院每年秋季开学都比其他学院早20多天,以便让学僧收摄身心。腊月初一至廿一日,学僧还须参加廿一天的精进佛七。

佛学院开办至今已二十一年,培养出不少德才兼备的人才。共有360名毕业生分配到各地从事法务,利乐有情。他们之中有的担任中国佛协理事、常务理事,地方佛协的会长、秘书长,有的担任寺院的住持、监院或佛学院的院长,有的分别赴美国、英国、新加坡、菲律宾、加拿大、澳大利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宏法利生。

崇尚修持

印光大师圆寂前曾嘱咐妙真法师:“汝要维持道场,宏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明学法师继承灵岩山优良传统,不仅生活俭朴,而且对名利也看得淡,并教育僧众要淡泊名利。他曾说,人生最痛苦的是争名夺利,一个人往往会因争名逐利而荒废道业,甚至走上邪路。他还说:“出家人只要真心修持,该有的自然会有。若福德因缘不具足,你想得到的东西,求也求不来。”

作为名寺方丈,明学法师担任的职务甚多,但他却把这些名誉、地位视之如“空中楼阁”,绝不萦怀。他在寺内或外出,常有人给他供养红包,若据为己有也无人过问,然而他却分文不动,全部上缴库房。曾随侍明学法师两年多的照斌师说:“明大和尚把钱看得很淡,他收到红包连看都不看,便让我们拿去上缴库房。不仅这样,他还常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钱拿出来,以灵岩山寺的名义捐赠给灾区。再者,明大和尚已近八十高龄,按常理完全可以在招待客人的小斋堂用膳,而他却在大斋堂与全体僧众一起过堂进餐。许多人劝他到小斋堂吃饭,他说:出家人不能贪图享受,否则就会妨碍修道。”从佛学院开办就一直在山上任教的黄华老师说起明学法师,其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他在上课时对学僧说:“明大和尚是我最尊敬的法师,我之所以尊敬他,是因为他很讲修持,关心大众,生活俭朴。我希望在座的学僧中能多出几位像明大和尚这样的法师。这样,佛教前途就有希望了。”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